武汉欲重振纺织服装业 “第七支柱产业”破题
来源:华体会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4-07-13 13:16:47
武汉纺织服装业,曾拥有辉煌的历史,国内排名一直位居前列。而眼下,已呈边缘化的趋势。 武汉纺织服装业软肋在哪?如何突围?这引起了省市两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过去的武汉是传统的纺织强市,曾一度位居全国前4名,可如今已被挤出了20名之外。”一业内人士对记者说,武汉纺织服装业浓缩了武汉传统工业太多的荣耀和沧桑。 据一名长期工作在纺织战线年代前,武汉纺织业仅次于上海,令武汉人无不引以为荣;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前期,也曾长期在国内排名靠前,纺织业内当时曾有“上青天汉”(上海、青岛、天津、武汉)之说。 武汉市副市长李涛也表示,纺织服装业曾经是武汉市的支柱产业,为武汉的工业化建设做出过重要的历史贡献,素有工业的“摇钱树”之称。 有一段时期,武汉纺织业还是武汉的第三大支柱产业,排在冶金业、机械业之后。 但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一些新兴的纺织服装工业城市,如杭州、宁波、温州、邹平、石狮、晋江等,像雨后的春笋迅速崛起,武汉市的纺织工业开始步入了下滑期。 面对市场之间的竞争的强大压力,武汉纺织工业由于企业负担沉重,结构调整滞后,发展困难重重,一些老的棉纺企业因而退出了市场。因此,有人把纺织工业称为武汉的“夕阳产业”,更为形象的是被喻为“苦菜花”。 至此,武汉纺织服装业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与全国同类城市相比,武汉总体已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全国19个副省级城市中,纺织服装工业的产值、出售的收益等排在第十二位,工业增加值排第十一位,利润排在第十位。 在全省纺织服装工业中作比较,武汉总体上规模虽靠前,但比较优势并不明显。如襄樊纺织服装业去年出售的收益58亿元、利税2.75亿元,均超过了武汉,武汉的以上两项数据分别为55.5亿元、2.26亿元。在上涨的速度方面,武汉去年工业总产值、出售的收益分别增长1.06%、1.61%,发展近乎停滞,而襄樊分别为18.97%、16.28%,排名第三的仙桃分别为21.21%、26.46%。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武汉市纺织服装工业落后的一个明显问题,就是“缺大少强,缺优少名”。如武汉市最大的纺织企业一棉集团拥有棉纺锭15万枚,年出售的收益6.7亿元,而同属棉纺企业的山东魏桥年出售的收益则高达114亿元;武汉市最大的服装企业爱帝年出售的收益2.7亿元,宁波雅戈尔年出售的收益110亿元。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武汉整个纺织服装业无一个中国名牌或驰名商标,宁波服装拥有雅戈尔等3个中国名牌,福建晋江市(县级市)则拥有七匹狼、柒牌、九牧王、SBS拉链等5项名牌产品,还有4件驰名商标。 李涛指出,形成此现象的一个原因是,产业链延伸发展不够,纺织与服装的关联度低。在计划经济时期,武汉市纺织服装行业的产业链较完整,随着一大批国有企业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退出市场后,产业链发生了严重的断裂。作为产业链源头的棉纺织主要是纱布等前工序初加工产品,附加值不高;而原有的针织、色织、棉织等深加工产品基本上停止生产。 他更为痛惜的是,印染行业全面萎缩,原有印染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全市棉纺行业年产坯布2.84亿米,而产印染布仅有648万米,占坯布产量的2.3%。如果按印染布每米纯利1元计算,近2.8亿元的利润拱手让给了外地生产商。 印染、色织等行业基本断层,割断了纺织与服装的关联度,大量原铺材料的外购,制约了服装行业的做大。 遗憾的是,武汉市1600多家服装企业每年需采购25亿元面辅料,而其中的90%面辅料来源于江浙粤等地,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武汉每年20亿元的商机白白流失。 民建市委委员毛新华的话也发人深省:前不久,乔万尼公司竟为了几颗钮扣,兵分几路,南下广州、东进浙江,不仅花费了上千元的钮扣成本,更是贻误了新款服装上市的先机。 “武汉服装企业重女装轻男装,也是做不大的一个原因。”一名业内人士如是分析。 据分析,武汉市虽有1600多家服装企业,但大多数都是成衣厂,缺少配套企业,名牌产品和大服装企业的产业成长环境不好;加之生产的服装主要是女装和内衣,占服装总量80%以上的女装主要为时装,受产品自身特点的限制,很难做出规模,而可以做大规模的男装及休闲服装,在武汉基本是个空白。 李涛还介绍,武汉纺织服装业的出口规模和技术装备,与国内沿海等先进地区相比存在比较大差距。出口方面,在省内水平也不高,武汉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出货值5.22亿元人民币,居全省第七位,排在仙桃、襄樊、咸宁、鄂州、潜江、黄冈之后。武汉市现有棉纺锭65.47万锭,其中上世纪90年代水平的有25.7亿锭,占39.25%,上世纪80年代水平的有29.81万锭,占45.53%,属上世纪70年代淘汰锭还有9.96万锭。我国棉纺服装业发达地区先进设备的比重已上升到45%。武汉市无梭化率占30%,而沿海地区无梭化率已达50%,广州高达76.5%。 还有一个原因是“体制不活,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武汉市棉纺行业以国有为主,投资主体单一,企业机制不活,包袱沉重。 上月底,政协武汉市十届八次常委会议召开。会议就推动武汉纺织服装业的发展进行了协商。 就武汉纺织服装业存在的问题,与会人士一致建议,要确立纺织服装业为武汉市的支柱产业,加快纺织企业的改制工作。 武汉市政协调研专班成员表示,武汉要当好全省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龙头,必须统一认识,真正把纺织服装业当作支柱产业来抓。 武汉市政协常委郑心穗建议,一些城市将纺织服装行业作为其支柱产业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如杭州提出“穿在杭州”,宁波提出“服装是宁波的一张名片”,大连把“国际服装节”办成其城市的品牌等。 湖北佐尔美服饰公司CEO傅志琦认为,近年来,全国一些大中城市纷纷制定了振兴纺织服装工业的战略措施。如上海打造“时尚之都”,把服装企业作为都市工业;天津推出“振兴天津服饰,打造服饰天津”的发展的策略,与此相似的还有成都等城市。 他进一步表示,武汉市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湖北又是产棉大省、纺织大省,商品流通业也极其发达,服装工业在全国也有较好的影响,武汉具备一些先天优势,可以把服装业作为武汉市的支柱产业一方面能够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也可激活民间投资,从而振兴民营经济;另一方面服装业投入产出比高,也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可起到推动城市就业的作用。 武汉市政协调研专班成员还建议,规划和建设好武汉纺织服装工业园和大型交易市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鉴于目前一批纺织服装企业积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应尽早明确纺织服装业区域发展规划定位,加大集群发展区域的基础设施的配套力,为集群企业以后的发展壮大预留土地空间。 该专班成员进一步表示,要逐步实施名牌战略,扶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发展。尽量组织武汉国际服装博览会,以集群优势展示汉派服装的新设计、新技术、新产品、新形象;从企业治理结构、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技术创新、企业信用和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等方面,加大对武汉市服装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认定力度;积极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企业来汉发展,鼓励其参与武汉现有纺织服装企业改制改造,或在汉独立投资发展。 武汉市政协常委涂文学直言不讳,“汉派”服装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汉派”———这种囿于地域和传统而非国际化和时尚化的服装产业理念,制约了服装业向现代化的转型。 涂文学建议,武汉市在有关开发区和工业园建立国际时装工业园,通过引进国际知名品牌落户武汉,引起“鲶鱼效应”,推动武汉时装行业与国际同行的竞争,尽快实现武汉服装产业的时尚化和国际化。 傅志琦从服装企业的角度建议,武汉已有一些品牌如爱帝、佐尔美等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这一些品牌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和成功运作经验,可起到带动武汉品牌走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的作用。政府应从政策、经济上给予一些倾斜。 3月31日,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训秋指出,武汉市在重点抓好钢铁、汽车、光电子、烟草、酿酒、石油化学工业等六大优势产业链的同时,也可考虑将纺织服装业作为第七大支柱产业来加快发展。 李涛也表示,武汉纺织服装工业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发展时期。今年,武汉市政府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武政〔2004〕1号文),明确了一系列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如土地政策、财政政策、支持出口、科学技术创新、培育大企业大品牌等,而这些政策优先使用到纺织服装行业中。 根据武汉市发展纺织服装工业的规划,武汉市明确“棉纺织抓纱带布”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布局,一棉集团重点发展高支纱、高档服装面料,江南集团重点发展产业用布,裕大华公司重点发展装饰用布。为促进产业集群,重点依托一棉,组织企业有序搬迁,整合武汉市纺织资源,建设棉纺能力达100万锭的纺织工业园区。 为加大武汉纺织服装业改革改制力度,推进国有职工转变身份,国有资本退出控股地位,目前武汉市纺织行业改制与发展工作专班,正在制订一棉、江南、裕大华三大棉纺织企业的改制方案,有望年内完成企业的改制工作。 在支持服装企业做大做强方面,武汉市鼓励突出自己的品牌特色,支持爱帝、猫人、太和、雅琪、元田、红人、佐尔美等服装企业开拓市场、创造名牌、提高知名度。与此同时,大力推动企业为国际知名品牌产品开展贴牌生产,引进品牌,逐步扩大出口。 日前,武汉市还提出发展纺织服装工业的初步设想,用3-5年时间,全市发展到100万以上先进棉纺锭,3000台先进织机,印染后整理、服装等纺织深加工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年产中高档面料2亿米,印染高档色布和印花布1.5亿米,汽车 装饰面料1700万米,产业用布6000万米,服装5亿件(套)。全行业实现出售的收益18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公司出售的收益达到120亿元,实现利税8亿元,利润5亿元。力争出售的收益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4个,争创中国名牌1-2个。 “汉派”服装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汉派”在地域和传统方面,制约了武汉服装业的向现代化转型。 日前,武汉市政协常委涂文学表示,武汉服装产业要发展成为强大的支柱产业,必须走出以小农观念和作坊式生产为根本的所谓“汉派”理念误区,实现从观念、体制到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等由单一的服装生产向现代都市时尚产业的全面发展。 涂文学还坦承,长期以来,武汉的服装产业界缺乏时装设计、生产、销售的一整套创新理念,缺少与国际接轨的时装发布与展示平台,缺少一流的时装设计大师,缺少善于造势的专业性时装传媒。 他建议,武汉服装产业界应该有开阔的视野和与海内外同行广泛合作的合作意识,武汉市要创造条件引进国际知名时装品牌企业来汉投资。如上海为鼓励国际服装企业进入上海,制订了一系列优势政策。 而时装能否真正引领时尚,为广大购买的人所接受,重点是时装款式是否新潮和时髦。这就需要有一流的时装设计专业机构和一流的时装设计大师。涂文学认为,武汉时装行业要培养一流的设计师,可经常邀请国际设计大师来汉进行服装交流和展示。 |